古人对茶树的雅称?茶的来源和历史?

2天前 (08-17 13:02)阅读1回复0
zaibaike
zaibaike
  • 管理员
  • 注册排名1
  • 经验值442997
  • 级别管理员
  • 主题88599
  • 回复1
楼主
  1. 古人对茶树的雅称?
  2. 茶的来源和历史?
  3. 茶文化包括哪些?
  4. 宋徽宗赵佶著有茶文化专著?

古人对茶树的雅称?

古代,茶树被称为“茗树”、“茶代”、“茶木”等。其中,“茗树”是最常见的喊法,茗字的本义是“好茶”,因此,“茗树”就是指种植好茶的树木。这个喊法在唐代就已经存在了,唐代的文献中就有“茗树”的记载。唐代的《大唐新语》中就有一则记载,说唐朝闻名的文学家王维曾经写下一首《赠樊荣》的诗,其中有一句“摘茗松下看翠潭”,表达了他对好茶的热爱之情。可以说,唐代是茗树这个喊法得到广泛传播的时期。

古人对茶树的雅称?茶的来源和历史?

除了茗树之外,古代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喊法。比如说,“茶代”,它是指“茶树”的代指,用的比较少;还有“茶木”,顾名思义,指种植茶叶的树木。这些喊法虽然不如“茗树”广泛,但在一些文献中还是有所记载的。

茶(chá):茶树,山茶科的一种灌木,有披针形的叶和芳香的白花。茶叶,由茶树的嫩叶加工制成,供泡取饮料用。

槚(jiǎ):古书上指楸树或茶树。周公《尔雅·释木》:“槚,苦荼”,释义是苦茶。

槚、茗、荈、茶树、茶叶、元茶。

茶(学名:Camelliasinensis(L.) O. Ktze.),俗名茶树、茗、大树茶,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。其外形叶长圆形或椭圆形,基部楔形,具锯齿,具有提神醒脑、抗氧化、抗衰朽、美容养颜等功效。

余甜氏:[ yú gān shì ];茶的雅号。出处:宋朝·李郛在《纬文琐语》中说:“世称橄榄为余甜子,亦称茶为余甜子。因易一字,改称茶为余甜氏,免含混故也。”译文:人们经常成为橄榄的植物其实就是茶叶,茶叶也可以称作余甜子,因为一个字的改变,茶叶从此称为余甜氏,以免后人混杂的原因。

茶树别称有:槚,茗,荈,茶树,茶叶,元茶等。

茶树:灌木或小乔木,嫩枝无毛。叶革质,长圆形或椭圆形,先端钝或尖锐,基部楔形,上面发亮,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,边缘有锯齿,叶柄无毛。花白色,花柄有时稍长;萼片阔卵形至圆形,无毛,宿存;花瓣阔卵形,基部略连合,背面无毛,有时有短柔毛;子房密生白毛;花柱无毛。蒴果3球形或1到2球形,高1、1到1、5厘米,每球有种子1到2粒。花期10月至翌年2月。

茶的来源和历史?

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世界公认的饮茶就是中国首创,而在中国依据陆羽《茶经》中的记载:“茶之为饮,发乎于神农氏”,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,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、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回结于神农氏。而依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,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有关对茶叶的探索,只是在秦时代茶更多的是王公贵族的专属,没有得到更好的传播。

茶的历史来源众说纷纭,有的人认为茶起源于上古神农氏,有的人认为起源于周、秦汉、三国。茶是指茶树的叶子和芽,起源于中国,是中国的传统饮品。春秋以前茶被当作祭品,春秋后期就被人们当做了菜食,后面才发展为一种宫廷高级饮品。茶叶是市面上很常见的一种饮品,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。按照季节摘摘可以将茶叶分为春茶、夏茶、秋茶、冬茶;按照加工形式可以将茶分为花茶、紧压茶、萃取茶、医用保健茶、含茶饮料等。茶叶中含有儿茶素、叶酸、泛酸等营养成分,适量饮用对人体有利。

茶文化包括哪些?

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,包括茶道、茶德、茶精神、茶联、茶书、茶具、茶画、茶学、茶故事、茶艺等等。功夫茶文化则起源于中国广东省潮汕地区。中国是茶的故乡,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,中国人饮茶,据说始于神农时代,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。直到现在,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。中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:有潮州凤凰单丛茶、有太湖的熏豆茶、苏州的香味茶、湖南的姜盐茶、成都的盖碗茶、台湾的冻顶茶、杭州的龙井茶、福建的乌龙茶等。

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,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,各有千秋;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。

宋徽宗赵佶著有茶文化专著?

宋徽宗赵佶写有一部茶书,名为《大看茶论》,大看茶论共二十篇,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、摘制、烹试、品行、斗茶风尚等均有详尽记述,此书的问世也极大地促进了茶业的发展,也为我们熟悉宋代茶道留下了弥足宝贵的文献资料。

0
回帖

古人对茶树的雅称?茶的来源和历史? 期待您的回复!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