霜降三旬后是什么意思?

1天前 (04-19 10:45)阅读1回复0
xx
xx
  • 管理员
  • 注册排名6
  • 经验值156060
  • 级别管理员
  • 主题31212
  • 回复0
楼主

霜降是中国24节气之一,凡是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,它标记着气温进一步降低,气候逐步冰冷。而“霜降三旬后”则是指从霜降节气起头算起的三个旬(每旬为十天),即30天后。
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霜降三旬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期间。那个期间是秋季的尾声,气温逐步降低,冬季的气息越来越浓重。同时,那个期间也是农人们停止农事活动的紧要期间,例如收割冬季做物、贮存粮食等。

在诗词中,霜降三旬后也经常被提及。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中写道: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隆替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天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霜降三旬后,四海无闲人。”

而“蓂余一叶秋”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,意为“仅剩一片秋叶”,描述秋季即将完毕,冬季即将到来的气象。

总之,霜降三旬后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时间节点,代表着秋季的完毕和冬季的起头。同时,它也在文学艺术中得到了普遍的表现和歌颂。

0
回帖

霜降三旬后是什么意思? 期待您的回复!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