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?

1年前 (2022-09-22)阅读10回复1
lrj
lrj
  • 管理员
  • 注册排名2
  • 经验值488820
  • 级别管理员
  • 主题97764
  • 回复0
楼主

  春秋初期的晋国,内乱不已,晋国令郎重耳为逃难,出国流亡19年,尝尽了人世间的艰苦。在那流离失所的流亡途中,介子推不断跟随重耳,不离摆布。有一次,他们断炊绝粮,陷入窘境,介子推割下了本身腿上的肉,供重耳食用果腹。后来重耳回国,做了晋国国君,史称晋文公。

  接着,晋文公对不断跟从本身流亡的臣僚论功行赏,唯独把介子推给忘了。介子推也不向晋文公邀功请赏,并且更不耻与那些挟功求禄的势利之人同朝为臣,就带着母亲隐居到今山西介休县内的绵山。晋文公晓得后,追想起介子推的忠实,非常懊悔,就亲身去请介子推下山。

  介子推辞躲起来,坚定不愿与晋文公碰头。为了逼介子推出山,晋文公就命令火焚绵山。不意介子推守志不移,甘愿被火烧死,也不愿出山,成果他与母亲双双抱树而死。文公见烧死了拯救爱臣,痛苦悲伤不已,就把介之推葬于绵山,修祠立庙,并命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,以寄吊唁,后沿袭成俗。

寒食节从春秋起,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汗青,比端午节的发作还要早358年。虽经东汉周举、三国曹操、后赵石勒、北魏孝文帝等屡次禁断,却屡禁屡兴,蔓延全国。

唐玄宗适应民意,颁诏将寒食节拜扫展墓编入《开元礼》中,并定为全法律王法公法定长假。“子推言避世,山火遂焚身。

  四海同寒食,千古为一人。深冤何用道,峻迹古无邻。灵魂山河气,风雷御宇神。光烟榆柳火,怨曲龙蛇新。可叹文公霸,生平负此臣。”唐代诗人卢象那首《寒食》诗,所言便是寒食节的来历“之推绵山焚身”的故事。

寒食节文化价值

:寒食节亦称“禁烟节”、“冷节”、“百五节”,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,清明节前一二日。

  是日初为节时,禁炊火,只吃冷食。并在后世的开展中逐步增加了祭扫、踏青、秋千、蹴鞠、牵勾、斗鸡等风俗,寒食节前后连绵两千余年,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。

汗青价值

寒食节是春秋时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而设的节日,距今已有2640年的汗青。历经各朝代延续至今,从未中行。

  虽经东汉周举、三国曹操、后赵石勒、北魏孝文帝等屡次禁断,却屡禁屡兴,寒食风俗蔓延全国,深切民气。唐玄宗适应民意,颁诏将寒食节拜扫展墓编入《开元礼》中,并定为全法律王法公法定长假,丰硕多样的寒食活动,充分了社会生活,增进了社会人际协调关系,对缓解社会矛盾,鞭策社会不竭前进起了重要感化。

  出格是北魏、辽、金、元和清代兄弟民族统治者对寒食节俗的认同和参与,通过寒食文化的交换、交融,对促进民族连合和政权稳固具有潜移默化的庞大感化。寒食节蕴含的介之推伤时感事、忠君爱国、清明清廉的政治理想和“功不言禄”、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,是古代社会伦理原则,是社会安靖、民族连合的纽带,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  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,是介子精神的精华,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,民族根祖文化的根底,也是维系民族、家庭连合的道德力量。当今,更是聚民气,凝国魂,实现祖国和平同一,构建协调社会的重要活动体例和精神理念。

介之推所逃求的政治清明,是千百年来广阔人民群寡的一致希望,关于现代停止民主政治建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。

此外,从唐代宫中寒食节放假七日踏青春游,演变成今天的“旅游黄金周”;由寒食禁火,演变成今天的护林防火;由寒食插柳,演变成今天的全民植树造林;由蹴鞠,演变成今天风行全球的足球运动,意义可谓深远,不成低估。

以上,就是寒食节的风俗。寒食节和清明节是两个性量不异的节日,都是为了纪念亲人而存在的。

  那个节日在古代是比力持重的,到了寒食节的时候几乎每小我的家门口城市插上柳枝。柳枝在古代有辟邪的意思,并且能够保佑安然。但是如今很少人领会寒食节,也很少人会实的在寒食节吃冷食。如今只要在一些比力传统的小村庄会看到有人过寒食节。

0
回帖

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? 相关回复(1)

浅笑
浅笑
沙发
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。
1个月前 (01-24 00:51)回复00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