票房这些称谓是怎么来的?

11个月前 (09-14 04:24)阅读4回复0
yk
yk
  • 管理员
  • 注册排名3
  • 经验值366115
  • 级别管理员
  • 主题73223
  • 回复0
楼主

“票友”一词并非京剧原创,而是来自于另外

一种姊妹艺术——曲艺说唱。清代初年,有一种

艺术形式喊做“子弟书”,是一种类似于单弦牌子

曲的说唱表演,也喊“清音子弟书”。称“子弟

书”,因这种说唱表演是八旗子弟所创,并且擅长

演出的也是八旗子弟。

  八旗衙门为了对这部分参

与说唱表演的人员进行治理,给他们发派一种执

照,也可以说是演出许可证——称为“龙票”。据

朱家搢先生云:龙票“是一张木板印刷品,四面

是比较粗糙的龙纹,中间填写某旗、某佐领下人、

姓名、年貌等等”;“凡持有龙票的人,有资格被

邀请往演唱子弟书,不要酬劳,人称他们为票

友”。

  后来,随着京剧的兴起,人们把喜爱京剧、

不要酬劳的业余演员也称为“票友”,虽然他们已经不再持有“龙票”了。票友的演 出称作“票戏”,票友转为职业演员喊“下海”,票友们组织起来的业余组织被称为 “票房”,北京的票房在清末时有“春阳友会”,现在有湖广会馆的“庚扬集”等。

在京剧的历史中,票友下海成为大名角的不乏其人。老生中有孙菊仙、汪笑侬、 言菊朋、奚啸伯等;小生如德琚如、金仲仁、俞振飞等;净行如金秀山、黄润甫等。 票友之中,躲龙卧虎,高明之士甚多,即使保持业余身份,仍然被内行专业演员所

推崇,如清末贵族红豆馆主爱新觉罗•溥侗(1871〜1952),号西园,人们尊称他 “侗五爷”,就是内外行公认的文武昆乱不挡的“泰山北斗”。

  另外,大收躲家张伯驹 先生(1897〜1982),

私淑余叔岩,在票友中最得余氏亲传,把握余派剧目最为准 确。还有今年已经九十五岁高龄的医学专家刘曾复先生,幼嗜京剧,博闻强记,腹 笥(si)之宽,能戏之多,即使专业演员也无人能及了。

0
回帖

票房这些称谓是怎么来的? 期待您的回复!

取消